如何认定强奸案件中的轮奸情节/刘谙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21:08:33   浏览:84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案例:2012年5月5日晚,犯罪嫌疑人A、B、C三人(均系成年男子)开车将被害人某女甲(成年女子)约出吃夜宵,吃饭过程中,A、B两人利用手机短信约好在甲的杯中投放“催情药”,A抽隙将这一想法告知C,C随后拿出10元钱要甲去帮其买包烟,甲离开后,A当着B、C两人的面将“催情药”投入甲的杯中,甲买烟回来后,B提议大家将杯中的酒喝完,甲喝完后提出要回家,于是,四人上车离开饭店,途中甲进入昏睡状态,A、B、C三人遂后将车开至一私人旅馆,A去开了二间房子,B、C将甲抬进其中一间后,B首先进入该房将甲奸污,随后A、C先后轮流进入该房对甲实施强奸,但二人交待均因自身原因未能成功插入甲的生殖器内。第二天下午甲醒后回家,其母觉得异常,随后报案,公安机关从甲提供的内裤上提取了遗留物,通过DNA检测,鉴定遗留物系B所致,医学鉴定显示甲的处女膜破裂。

  分歧意见:此案在定性上,对上述三嫌犯构成强奸既遂并无异议,但对三嫌犯的行为是否能认定构成“轮奸”存在较大的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此案不构成“轮奸”。

  理由是:根据《刑法【分则】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上)》①(以下简称《新解》)对“轮奸”的解释:“所谓轮奸,是指两名以上的男子在同一较短的时间内出于共同的强奸故意,对同一妇女先后轮流强行奸淫的行为。构成轮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主体必须有二名以上的男子;二是必须出于共同的强奸故意;三是必须先后轮流奸淫了同一妇女;四是轮流奸污行为发生在同一较短的时间内。”该解释叙述了构成轮奸须具备的四个条件中的之三,明确指出要构成轮奸必须是先后轮流奸淫了同一妇女。而本案中只有一人奸淫了被害人,其他两人奸淫未遂,因此不构成轮奸。

  第二种意见认为,此案应构成轮奸。

  因为三嫌犯主观上均具有奸淫被害人的故意,客观上均实施了奸淫行为。根据“新解”对“轮奸”的解释,只要对同一妇女在同一时间段内实施了先后轮流强行奸淫的行为,即可构成轮奸,不受是否“奸淫了”这个结果的限制,因为在具体犯罪过程中,犯罪情形多种多样,“新解”编者不可能将其一一列出,如果局限于某一种情形,则不能全面、正确地对犯罪嫌疑人共同实施的罪行作出评价。

  评析: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首先,必须明确指出,“轮奸”的含义是:二人以上在同一时间段内对同一妇女轮流实施强行奸淫的一种行为。并不局限于“奸淫了”这个结果。因为在共同强奸案件中,可能出现的情形有三种:一是均强奸既遂;二是均强奸未遂;三是一人以上强奸既遂,另一人以上强奸未遂。此类案件中,只要共同参入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奸淫的共同认识,并在共同认识的支配下实施了轮流奸淫的行为,即可构成轮奸,这完全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定罪原则,《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第三款第(四)项:“二人以上轮奸的;”,就是根据这一原则所作出的规定,它并没有要求必须具备“二人以上轮奸了的”这一结果才能构成轮奸这一加重情节。立法规定了轮奸这一量刑情节,说明立法者认为轮奸比单独实施的强奸犯罪对被害人的身、心损害程度更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更大,对这种行为如不加重打击,则不能有力地打击犯罪和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轮奸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罪名,它只是强奸罪的一种加重情形,其本身不存在独立的既未遂问题,共同强奸案件中对轮奸认定的原理与对认定强奸罪成立一样,否则就难以自圆其说。此类案件中的强奸行为一旦共同实施,如果一人奸淫得逞全案为既遂,如无一人得逞则为未遂。也就是说,即便是未遂,但全案构成强奸罪是无疑的,不能说未得逞就不构成该罪。同理,一人奸淫得逞,二人奸淫未得逞的强奸案,正如认定强奸罪构成的原理一样,应认定其构成轮奸。所以,对轮奸案件中一人以上强奸既遂,一人以上未遂的情形,由于各行为人均实施了奸淫行为,故首先应对各嫌犯以强奸罪定罪并按轮奸情节予以处罚。当然,对强奸未得逞者可比照得逞者在量刑时区别对待。

  最后,在强奸案件中,是不是所有共犯都应认定构成轮奸呢?这要根据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评判,如果属于主观上没有奸淫故意的帮助犯、或者主观上虽有奸淫故意,但客观上并未实施奸淫行为者,均不能认定其构成轮奸,只能以强奸罪的共犯进行惩处。

  综上所述,在二人以上参与的共同强奸案件中,如果各行为人主观上均具有共同的奸淫故意,客观上均实施了对被害人的奸淫行为,不论其是否奸淫得逞,均应构成轮奸,并按照刑法规定的加重情形量刑处罚。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人民检察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审批问题的决定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审批问题的决定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


(1982年3月2日辽宁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关于刑事案件办案期限问题的决定,对于延长办案期限后仍不能办结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经过逐级上报,分别由省人民检察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再适当延长办案期限的规定,为做到及时审批,省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
定,授权由省人大常务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讨论批准。



1982年3月2日
贝卡里亚认为的虚伪的功利观念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制定某些不合理的法律,设计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还要民众遵守这些法律、制度的观念,它的生命力是短暂的。我站同贝卡里亚的观点,以虚伪的功利观念制定的法律、制度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一、导致错误和非正义
(一)为解决个别麻烦而立法
虚伪的功利观念是把解决个别麻烦为首要目的,而把解决普通麻烦置于第二位,这是会导致错误和非正义的。因为个别麻烦不都具有代表性,即不都是典型的问题,为解决个别麻烦而制定的某些法律,必定对另外的大多数情况不适用,当然会导致错误。
例如,对医疗体系中的天价医院,若仅仅针对某一项药物收费过高而出台某一法律,不是对整个医疗体系的规范、整个药物销售的规范制定法律,那么除了规范的这种药物有一定的收费合理外,其他药物的收费必然还是居高不下,医疗体系必定还是继续腐败。广大人民群众当然“病不起”,甚至“宁死不就医”,怎么不会有错误?还谈什么正义?
(二)为防止小而空的麻烦而立法
为防范一种臆想的或微不足道的麻烦,可以牺牲无数现实利益。 通过这种立法夺去人民手中的“火”和“水”,使民众失去反抗的能力,然而最终受害的是民众。
比如,禁止携带武器。出发点是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公共秩序,但是民众却因此失去了对抗公强力的能力了。也许有人会反对说:“公民个人持有武器,会使犯罪更加容易,从而导致犯罪泛滥,不可收拾。”然而有一个实例足以排除这种担忧。在美国,美国公民可以只有枪支,但是美国的犯罪率不见得比中国高。这说明,持有武器不是诱导犯罪的主要原因。
然而没有武器却会滋生一些非正义力量。例如中国古代的秦朝“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就直接从民众手中夺去兵器,人民对待某些苛政忍气吞声。因为手无寸铁,哪个还敢跟秦始皇叫板?秦始皇就是正义!再如今天的“钉子户”,土地所有权问题。国家建立工程却不顾公民的权利,以非常低的价格就可以从公民手中夺得土地,公民们有什么话语权?没有!所有牺牲了很多公民的利益。如果公民可以持有武器,那么,当国家建立工程需要土地的时候,公民就可以坐在家中拿着枪对那些想要强拆的人说:“这地方是我的,你需要土地,可以。你要拿出令人满意的服务”。我想如果国家能拿出足够好的服务,毕竟公民也不都是不讲理的野蛮人,没有人会不愿意接受搬迁。然而实际上,政府想要那块土地,没有要不到的,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 实质上均有非正义的因素。
二、犯罪成本低
触犯这些由虚伪的功利观念制定的法律轻而易举,相安无事,但严格遵循则会严重到失去人身自由。如果犯罪成本与犯罪所得相比低的话,我想是个有点经济意识的人都会选择去犯罪。因为犯罪不仅容易,相安无事,而且还是一项有得赚的交易呀。所以说着不是预防犯罪,而是害怕犯罪。
在一项法律或者一种制度的设计时应使犯罪成本增加还应该使遵循法律的人得到一定的益处。例如新加坡的高薪养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贪污腐败的结果非常严重,而遵循法律则可以有很高的收入,衣食无忧。这不仅是法律设计的合理,还是完善的监督制度。
三、立法要遵循真正的功利主义
真正的功利主义是边沁的功利主义。边沁的功利主义:“它倾向于给利益有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或幸福(所有这些在此含义相同),或者倾向于防止利益有关者遭受损害、痛苦、祸患或不幸(这些含义也相同);如果利益有关者是一般的共同体,那就是共同体的幸福,如果是一个具体的个人,那就是这个人的幸福”。边沁的功利原理是这样的:“他按照看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之幸福倾向,来赞同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
我们立法的时候要考虑到绝大多数人的幸福,而不是打这“为人民服务”的旗号来做一些“为我服务”的勾当。